图:提升景点的吸引力,打造更多国际级音乐及体育盛事,吸引更多游客开开心心在港过夜,增加消费。
疫后旅游业逐步复苏,访港旅客暂时回复至疫前55%,但面对旅客消费模式转变、传统景点老化、过分偏重购物、服务质素下降等结构性问题,加上来自全球旅游业的竞争,本港旅游业要在困境中寻找新出路。
《大公报》访问不同专家学者,提出多项优化措施及建议,重新定位,提出必须“拚特色、拚质量”,除了提升旅游景点吸引力,同时要加强联通内地吸引旅客,开拓中东及“一带一路”旅客市场,才能够让本地旅游业绝地生存。大公报记者 赖振雄 钟佩欣
香港旅游发展局数据显示,2023年全年初步访港旅客数字为3400万,内地客占约79%,过夜旅客平均留港时间,由疫情前约3.1晚,延长至2023年约3.6晚,仍有提升空间。
不过,旅发局数据显示,占比约一半的不过夜旅客,人均消费录得下跌趋势,2023年上半年人均消费录得1278港元,较2015年的2409元,大幅下跌53%。
香港旅游业议会主席徐王美伦早前接受《大公报》专访时表示,旅客数字符合预期,但消费上“差少少”,认为与内地零售业及网购行业发展迅速有关,同意必须“出招”吸引旅客过夜,多留一晚自然会消费,但“问题是如何吸引旅客过夜?”
经民联旅游事务委员会主席黄进达分析,相比以往,旅客更趋向于沉浸式深度游,宁愿在目的地停留更久、消费更高,务求把一个地方的历史、文化、人文特色,也了解得透彻。
旅客消费要“物有所值”
他认为,要吸引旅客过夜,消费更多,香港应发掘本地独特的旅游资源,不能够维持走马看花式的观光,政府亦应长远将香港打造成综合式宜旅城市。此外,文化和旅游活动仍有很大发展空间,“例如现在有故宫(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)、西九文化区等,可以考虑把更多不同的文化特色活动,纳入到‘香港夜缤纷’。”
香港因进口消费品免税,过去以“购物天堂”自居,立法会议员(选委会界别)陈沛良指出,港元跟美元挂钩,现时香港各方面成本高,整体性价比对香港比较不利,所以宣传上可以由以往“购物天堂”,更改为让旅客觉得“物有所值”,旅游要走高质量发展,拚服务质量,拚产品特色,满足每个旅客不同的旅游需求。
“要带起氛围先!”民建联立法会议员刘国勳指出,现时访港旅客数字仍有上升空间,认为旅游业“质”和“量”需同时推进,一方面推行一签多行、扩大自由行范围等多项措施引进旅客到访,另一方面投其所好,增加新元素延长旅客过夜天数。
开发旅游资源 拓展深度游
虎扑电竞工联会旅游联业委员会主席林志挺认为,现时大湾区往来交通方便,推行一签多行等多项措施,相信访港旅客数字会有上升,但他强调现时旅客出游模式有改变,以体验式旅游为主,旅游业应加强深度游活动,满足旅客需要。
旅游界立法会议员姚柏良坦言,人手和整个经济大环境,也是旅游业恢复面临的主要难题,所以本港旅游要拚特色、拚质量。“要打造特色产品,吸引旅客来港多留几天!”他举例,135间旅行社早前提出约700条“创意.深度游”行程路线,当中晋级的30条“精品路线”,已由一月中开始投票,围绕六大主题,包括绿色生态游、亲水乐悠游、文化风情游等。
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日前表示,开拓客源吸引更多高增值过夜旅客是香港发展旅游的主要策略,特区政府会与内地相关部委保持沟通,就有序优化个人游计划、调整内地访港旅客购物免税额等建议适时作出讨论,为内地旅客提供更便捷灵活的方式访港和更丰富的旅游体验。